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第四十籤 俞伯牙碎琴


第四十籤   下下   占驗古人:俞伯牙碎琴

〔籤文〕

人世知音能有幾,碎琴都為子期亡。

墳前灑盡千行淚,隔別陰陽各一方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俞伯牙,春秋時代晉國大夫。他善彈七弦古琴,是當時著名的琴師。鍾子期善聽琴音,伯牙每彈一曲,子期都會知道他的心意,使伯牙非常讚嘆,兩人於是成為莫逆之交。後世稱知己為知音,就是從這個典故來的。子期死後,伯牙傷痛欲絕,折毀古琴,從此成為絕響。伯牙與子期的故事,明朝人馮夢龍將它編入《警世通言》中,改寫成一則短篇故事。籤文就是根據這則故事寫成的。說子期死後,伯牙摧毀古琴,在墳前痛哭流涕。

〔舊解〕

昔俞伯牙擅彈琴,鍾子期死。伯牙以世上無幾人能知音,將琴破碎之,以後不復再彈琴。從此陰陽相隔,灑淚墳前,此痛恨之象也。求此簽者,必要謹慎,宜多行善事,乃能化凶為吉。就簽而論,百事不利。

〔新解〕

這是枝下下籤,當知非常不吉,令人徬徨!

古人常說:「相識滿天下,知音有幾人?」在人世間,良朋益友已經難得,知音更是良朋中的良朋,益友中的益友,可見更希罕難得了!

這枝籤可啟示人們,除了要珍惜友誼外,更要懂得反省之道。失去友誼固然可悲,而萬一真的失去之後,又該如何自處?這才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方向。

失去友誼的原因雖然很多,但歸納來說,不外兩種:一為相處失當,二為自然離去。自然離去原因比較單純,如死亡之類。伯牙與子期的故事,便屬於這一類。再如移民之類。但移民不等於從此就斷絕來往,尤其是在今天交通與資訊發達的年代,一支手機便可以漫遊天下。友誼的聯繫,絕不會成問題。

至於相處失當,就應自我反省,失當的原因在哪裡?。

人間世事,往往吉凶難料,也不可能永遠凶或永遠吉。有時候,明明是凶的,從另一面看卻又不凶;反之,明明是吉的,卻可變成凶。執著凶的一面來看,則永遠是凶。如不執著為凶,則往往又可逢凶化吉。一念之間的取捨,才是吉凶立判的關鍵。而事後的反省,前車之鑑,才不會重蹈覆轍。所以,這枝籤啟示人們,如碰到不如意的事情,宜忍耐一下,沉著面對。反省改進,是做人處事的不二法門。

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第三十九籤 夷齊讓國


第三十九籤 中吉 占驗古人:夷齊讓國

〔籤文〕

夷齊不忍食周粟,兄弟心甘採蕨餐。

讓國名應垂萬古,可憐餓倒首陽山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占驗古人,一本作「夷齊恥食周粟」。夷是伯夷,齊是叔齊,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。孤竹君晚年立弟弟叔齊為嗣繼承王位,但他死後叔齊卻不願意接掌國政,要讓位給哥哥伯夷。由於父命不能違,伯夷也不肯接。二人聽說西邊的周文王善待老人,於是離開孤竹至周國去。不久周文王過世,武王隨即率兵攻打商朝,殺了紂王。二人曾力勸武王,認為此舉不仁不義,但武王不聽,於是二人隱居在首陽山上,發誓永遠不再吃周朝的俸祿,在山上採摘野草維生,但不久便餓死了。蕨,植物中的蕨類,品種繁多,臺灣的山蘇即是其中一種,嫩葉可供食用,但大部分的蕨類都不宜吃。

〔舊解〕

    昔伯夷、叔齊兄弟讓國,恥食周粟,採蕨薇食之,後來卒餓死首陽山。但其讓國之名,留傳萬代。求得此簽者,首當立一點善心,隱忍受苦,先難而後易也。此簽吉中而有凶,宜慎之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孤竹國在今河北省唐山市附近,是商朝初年(約西元前1600年)成立的一個小國。伯夷、叔齊讓國與餓死的故事,一直是後人的美談,孔子就曾稱讚他們是「求仁得仁」的賢者,孟子甚至認為伯夷是清廉的聖人。

    本籤為中吉,表示好多於壞。本籤之吉,在於占驗古人名流青史,不在於他的餓死。夷齊的故事,好比愛情與麵包的選擇,當二者不能並兼的時候,就要選擇其中一種。要選哪一種呢?籤文的意思,當然是要選擇愛情。每個人都會死,古人說:「死有輕於鴻毛,重於泰山。」即揭示出「死」的價值觀。動物皆有死,是自然的事;而愛情卻是難求的,能獲得至愛,相對於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。

    同樣道理,人的價值在於有善性,懂得是非,知道榮辱,所以取捨就很清楚了。伯夷、叔齊選擇讓國,恥與不仁不義的武王為伍,就是發揮了人性的光明面,值得肯定。籤之所以中吉,就是啟示人們要發揮人性的光明面。其過程或許痛苦,卻是值得的。順著性善一面去發展,長久來說,吉大於凶。如果你能體會到精神愉快勝於物欲享受,就知所取捨了。

 

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第三十八籤 陶淵明辭官


第三十八籤 中吉 古人占驗:陶淵明辭官

〔籤文〕

歸去來兮仕官閒,室堪容膝亦為安。

南窗寄傲談詩酒,倚杖徘徊飽看山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陶淵明事蹟已見於第九籤、第十四籤與第三十六籤。第九籤說的是陶淵明賞菊花的故事;第十四籤則描述陶淵明醉酒後的逍遙樂;而第三十六籤是陶淵明歸家。這一籤說的是他辭官返鄉後的心情。

陶淵明的家族出身貧寒,曾祖父陶侃雖然當過東晉的大將軍,但由於清廉,沒有帶給家族豐厚的遺產,他退休後仍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。陶淵明受到曾祖父的影響,雖然是個讀書人,年少時便有大志,也沒有把當官作為謀生工具的打算。後來因為實在太窮了,迫不得已跑去做官。他自二十九歲至四十一歲這十三年間,先後當過幾種官職。當了又辭,辭了又當,很不穩定。他最後一職為彭澤令,即彭澤縣長,但只當了八十餘天,因為不肯接見前來視察的督郵(官名),又辭官不幹了。他辭官的理由是:「我豈能為五斗米,折腰向鄉小兒!」從此之後,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,便成為名言。

〔舊解〕

    陶淵明,辭官歸隱,對於做官看得甚閒。屋小僅堪容膝,亦以為可安居。倚南窗談詩飲酒,倚杖看山。此一片逍遙之安樂光景。求得此簽者,世事看得化,又要知機,不可貪圖富貴,則逍遙自在,無妨礙矣。當要想透此簽首句一「閒」字。照此簽意,有吉而無凶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陶淵明的故事在黃大仙靈籤中先後出現過四次,可見原作者對陶淵明的鍾愛。也毫無例外,這四枝籤都是吉的,第一次出現的籤更是上吉(即第四籤)。在一百首黃大仙靈籤中,這一籤〔舊解〕解得最好,毫無迷信色彩,教人「世事看得化,又要知機,不可貪圖富貴,則逍遙自在,無妨礙矣。

    所謂「看得化」,就是要知道富貴如浮雲的道理,有不足喜,無不足悲。福兮禍所伏,古有名訓。富貴,唯有德者可以持久,無德之人,財來財去,甚至禍延後代。今天社會物質富裕,有錢人多,富二代不知珍惜,揮霍無度就算了,連人格都出問題,喪德敗行,時見媒體的報導,不是禍延子孫嗎?

    所謂「知機」,是知道「時機」在那裡時,就要好好把握。進,固然要把握;退,更要把握。知進而不知退,都是愚蠢。以陶淵明辭官的故事來說,就是要知退。適時而退,才叫明智。該退的時候不退,即是戀棧;戀棧就是「貪」。知足常樂,不也是古有明訓嗎?衣食足的時候,就要知所進退,方能「逍遙自樂」。〔舊解〕還要人懂得一個「閒」字。妙啊!有錢而無閒,錢便無用,放在銀行裡只是一個數字。終日追逐數字遊戲,也只是錢奴吧了。依籤意去做,有吉無凶。

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第三十七籤 東坡遊赤壁


第三十七籤    上吉     占驗古人:東坡遊赤壁

〔籤文〕

月夜秋江下釣鰲,魚形恰似四腮鱸。

家藏舊釀堪盈斗,與友飛觴盡倒壺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    蘇軾(10371101),字子瞻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自號東坡居士,人稱蘇東坡。他是北宋有名的大文學家,詩、詞、書、畫、文章都堪稱一絕,可謂天才橫溢。他二十二歲便考上進士,但仕途並不順利,曾被貶官至黃州(湖北省黃岡市)充當閒職,在黃州住了四年,經常遊山玩水,寫了很多有名的作品。黃州臨近長江,他曾先後兩次乘船遊覽赤壁,兩次都有不同的感受。於是回家後也分別寫了兩篇遊記,借題發揮個人的情懷,稱〈前赤壁賦〉與〈後赤壁賦〉。籤文所寫的景象,是〈後赤壁賦〉的序言內容。說他的朋友網捕了很多魚,巨口細鱗,形狀如松江的鱸魚。於是眾人攜魚攜酒,再至赤壁遊玩。他前後兩次所遊的赤壁,不是三國時代赤壁之戰的地方,地名相同而已。

〔舊解〕

    蘇東坡月夜與友泛舟,遊於赤壁,釣得四腮鱸魚。有一斗家藏舊酒,與好友共斟同飲。此乃快樂優遊之景象也。若求得此簽者,所謀順遂,百事皆吉,處處順利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這首籤文所寫的內容,不是針對蘇軾的官場失意,而是寫他被貶官後,看破名利與生死,能逍遙於大自然之中,過著放浪形骸的生活。因此,這枝籤上吉。

    吉有兩種看法,一種是俗人的吉,一種是雅人的吉。俗人的吉,在於名利、前途,能順遂便吉。雅人的吉則不在於這方面,是非物質的,人文精神即屬於這方面。能夠看破世俗,拋開名利,過自己的生活,既精神愉快,又能提高人生的境界,雖生活清貧也吉。這是俗人難以想像的。籤文的作者似乎也看到了這一層深意,為蘇軾的這種生活按讚,訂下了「上吉」二字,可見作者也是一位雅人。這枝籤啟示人們,不要過度珍惜身外之物,要重視內涵素養。蘇軾中年得到道家思想與佛教義理的啟發,瞭解生命無常,名利如過眼雲煙,於是在貶官的幾年中,拋開一切煩惱,與自然同和。這幾年貶官的生活,雖不如意,卻是他一生中過得最愉快的。凡事皆有至少兩面的看法,如果只看一面,執著、抗拒,人又怎能快樂得起來呢?放下執著,快樂便會隨之而來。如果你遇到困境,不妨退一步想,看看心理會不會好過一點?

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

第三十六 陶淵明歸家


第三十六籖   中吉   占驗古人:陶淵明歸家

〔籖文〕

此事真如到岸船,何憂風水不相全。

舉頭便見前村落,屋角斜陽爨已煙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占驗古人,一本作「平貴回窯」。舊解確實是以薛平貴故事作解,但平貴故事已見第七籤,同一主題,沒有道理重複。所以本文仍用原題。

陶淵明事蹟已見第九籤「陶淵明賞菊」與第十四籤「陶淵明醉酒」,這枝是「陶淵明歸家」,人物雖同,但主題不同。歸家即歸隱。古人辭官回家,是件大事。因為古代的有理想的讀書人,一心報國,做官即可展現抱負,是何等光榮的事。辭官歸隱,一定有苦衷,心情是很複雜的,不為外人道。前二籤敘述陶淵明歸隱後的事,這枝籤卻寫他辭官,現正在歸家途中,離家不遠了。

〔舊解〕

行船已灣到岸,不憂無風無水之慮,舉頭又見自己之村鄉屋角煮飯煙起,此乃薛平貴回家會妻,來到鄉村前所見之景象,心安快樂,無憂無慮,求得此簽者,事事平穩,有吉無凶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薛平貴事蹟已見第七籤。這一籤的標題明明說的是陶淵明,〔舊解〕卻張冠李載,把陶淵明說成薛平貴,令人啼笑皆非。

古代處在國運進入尾聲的年代,貪官當道,民生窮困,是非不分,這是必然的現象。想要戀棧官位,為官之道,就必須要奉迎拍馬,否則便很難當下去了。陶淵明正是身處於國運衰敗的時候,所以他一直不願意當官。後來雖然因為貧窮的關係,勉強去彭澤縣當縣長,但只做了八十三天便待不下去了,於是他索性一走了之,並決定從此不再涉足官場。他歸隱後曾寫過一首詩追憶說:「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誤落塵網中,一去十三年。」可見他是蠻後悔當官的。做人最難的是「覺悟」,覺今是而昨非。如果一旦覺悟,便一理通百理明了。籤文第一句,「此事」即歸隱回家的事。這件事,想通了便不再會猶疑。「到岸船」即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的意思,暗示不要瞻前顧後,順其自然就好。所謂自然,一是本性的自然,不要勉強自己,違反本性;二是時勢的自然,時勢到此,便要把握,以自己的本性處理時勢的到來。換句話說,做該做的事,不做不該做的事。知所進退,心安理得。能如是,自然獲吉。

爨,音竄,即爐灶。「爨已煙」,是說家人已經升火煮飯了。爐子炊煙裊裊,召喚在外的人趕快回家吃晚飯。與其在外面做得心不甘情不願,倒不如回家,雖然清苦,卻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。

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第三十五籤 唐僧取經


第三十五籖   中吉 占驗古人:唐僧取經

〔籖文〕

天將降任此其人,筋骨先勞苦彼身。

莫謂佳景來可易,貧窮富貴有前因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唐僧取經,是《西遊記》的主題故事。唐僧即唐三藏,本名陳褘,十一歲出家,法號玄奘。二十六歲那年,他立志要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國(印度)去求取佛經。這一去便去了十七年,到過五十六個國家的京城,帶回經書六百五十七部。他回國後,將這些佛經原典翻譯為華文,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。他的取經歷史,成為(明)吳承恩《西遊記》故事的骨幹,在民間廣泛流傳。但《西遊記》的主角不是唐三藏,而是孫悟空。在書中唐僧只是一名配角而已。

〔舊解〕

天將以大任降此人,必先以貧窮勞苦其身,莫謂富貴發達,佳景來得輕易,人之貧窮富貴有前世因果也。求得此簽者,要立一片善心,凡事勿辭勞苦,將來必有報應。就此簽而論,有佳景二字,實則此簽有吉而無凶,但必先要一番艱辛,不修善則富貴不來也。此先難後易之簽,要慎防小人口舌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」,是孔子的四傳弟子孟子的名言。他原文的意思是:一個將接受歷史重任的人,老天爺一定會先磨練他,令他飽受折磨;又要鍛鍊他的意志力,讓他的意治堅忍不拔。孟子在文章中另有一句名言是: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告戒人們不要安享榮華富貴,而不知進取,否則會被淘汰。這枝籤為中吉,占驗古人是唐三藏。唐三藏是個苦行僧,他的事蹟可啟示人們,如果想要獲得大成就,必須經過深刻的考驗。籤文說「貧窮富貴有前因」,不是說貧窮富貴由命運所決定,而是說種花得花,種豆得豆,凡事都有因果關係,勉勵人們要為自己定下目標,努力求取,不要妄想一步登天。成功的不二法門是決心與恆心;遇到困難,不會灰心。妄想一步登天的人,縱使成功,如果不知珍惜的話,到頭來也可能會一步跌入地獄。古人說:「少年得志大不幸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

第三十四籤 虞舜耕田


第三十四籖   中吉   占驗古人:虞舜耕田

〔籖文〕

大舜雖耕在歷山,心常孝順兩囂頑。

田中之象同家象,善惡分明即此間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占驗古人,一本作「大舜耕歷山」。大舜,本名舜;大,是對他的尊稱。他是上古時代的人物,是一名孝子。父親雙目失明,母親很早就過世。繼母生了一子,名象。母子兩人對舜都很不友善,經常陷害他。由於受繼母的影響,父親也對舜不好,甚至想殺他。有一次,父親叫他至糧倉修補屋頂,繼母便趁著這個機會,叫兒子放火,企圖燒死他。幸好他發現得早,從屋頂跳下來逃過一劫。又有一次,繼母叫他去挖井。挖到一半的時候,母子兩人倒下土石,企圖將他活埋。他在井壁挖了一條通道爬出來,又逃過一劫。舜雖然三番兩次遭到毒手,事後卻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,從沒有半句怨言。他的孝行感動了當時的部落共主堯,堯便將兩個女兒嫁給他,最後還將共主的寶座讓給他,國號虞,後人稱他為虞舜。堯與舜,是日後孔子推崇的兩位聖君。舜還沒有發跡的時候,曾在歷山(山東省陻城縣,一說即濟南市)種田。元朝人郭居敬編了一本《全相二十四孝詩選》,將舜的事蹟列入第一孝。說他因為孝順的緣故,大象幫他下田耕作,野鳥也替他除草,可謂孝感動天。這本書後來加上插圖,所以又稱《二十四孝圖》,成為民間通俗的兒童讀物。

〔舊解〕

    古人有舜在歷山耕田,其父母皆頑梗,不講人(仁)義忠信。而大舜事之極孝順,田常有象代舜耕田,有鳥代舜耕草。可知人能行善,則由天遣神祐,可免辛苦;若行惡則象不代他耕田矣。此即可以分出善惡。求得此籖者,為善吉,作惡凶。就此籖而論,亦當作為吉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舜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,他的孝行在現代人看來,簡直是不可思議,我們實在毋須過度相信這些類似神話的故事。孝順固然是美德,但不能愚孝,否則既愚蠢又可笑。孔子講人我對待,所謂「父慈子孝」,即父親先要慈愛,子女才會孝順。這就是仁德的表現。仁的意思,就是二人相處,在上位的人以仁德對待在下位的人,在下位的人才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他。所謂「孝感動天」,只是可憐人家的美麗憧憬。這枝籤以大舜在歷山耕田為占驗古人,用神不全在孝行。孝行為本,連最基本的做人道理也不懂,其他就不用談了。這枝籤啟示我們做人應安分守己,與懂得先苦後甜的道理。踏實的人永遠是最受人喜愛的,不要因目前的失意便鋌而走險。有人為了還錢而動了歪腦筋,或去偷或去搶,最後鋃鐺入獄。不但只錢沒得還,還要接受法律制裁,真是得不償失,何苦來哉!與其走捷徑,不如行大道。古人說:「皇天不負苦心人。」安於本分做事,機會來時,就是你的出頭天了。

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第三十三籤 孔明借東風


第三十三籖   中平 占驗古人:孔明借東風

〔籖文〕

曹操雖有深謀計,智慧難瞞諸葛侯。

試看東風都可借,更能流馬木成牛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占驗古人,一本作「孔明識破曹操」。孔明借東風,是歷史故事「赤壁之戰」裡的一幕。這段故事來源於明代章回小說《三國演義》。故事描述魏國的宰相曹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攻打東吳,企圖一併消滅劉備的勢力。於是孔明向劉備獻計與東吳聯軍抗敵。孔明即諸葛亮,是劉備的軍師。小說形容他精於兵法,料事如神,與東吳統帥周瑜設計用火攻曹營。但當時曹營的軍艦在吳軍的西面,時值農曆十月的初冬,吹西北風。如用火攻,恐怕倒反會燒到己方。周瑜猶豫不決,正在為此發愁。孔明洞悉他的心意,說自己有呼風喚雨的能耐,可借東風助陣。周瑜半信半疑,與孔明約定了進攻計畫。到了進攻當晚,孔明登壇作法,不久果然東風大作。周瑜在驚嘆之下,發號施令,以火船直攻曹營,一夜之間打得曹軍倉皇失措,幾遭殲滅。曹操從此不敢南下,奠定了三國分立的局面。這段故事非常具有戲劇性,令人百看不厭。

〔舊解〕

曹操雖有奸計,而不瞞得孔明,能借東風以燒曹兵,又造木牛運糧,以養軍士,則曹操奸謀,終不可用矣。求得此簽者,切不可奸謀害人之心。人可瞞,天勿瞞,必須立心修善,可以化凶為吉,不可學曹操之奸計也。就簽而論,凡事不利,要防小人是非口舌,如立心光明正大,可化凶為吉也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《三國演義》裡,孔明被塑造成為一個智慧高超的人物。料事如神,逢凶化吉。籖文以孔明借東風作為比喻,暗示險中求勝的道理。凡遭遇困難而一時無法解決的人,細讀這枝籤文,或許會得到啟示:不要冒冒失失地處理事情,宜多找幾個朋友商量,想個萬全的方法。逃避也不是正確的辦法。因為逃得一時,逃不了一世,問題仍然存在。如曹操本想統一中國,發兵攻打東吳,卻因為一場赤壁之戰,從此不敢南侵。統一的目標沒了,分裂的問題一直懸在那裡,無法解決。古人說:「失敗乃成功之母。」這句話的重點在於自己。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,失敗往往是人之常情。事情可以一時被打敗,卻不能輸了志氣。志氣如果被打敗,才是真正的失敗。曹操就是輸了志氣,從此一蹶不振。本籤為中平籤,凡事只要堅持到底,稍用智慧即可化解問題了。

籖文中的「流馬木成牛」即木牛與流馬,據說是孔明與妻子在戰時共同發明的運輸工具。該木牛與木馬,腹中可以藏著大量的糧草(軍用物資),並在牠們的腳下裝上輪子滑行,士兵躲在側邊推動。這種運輸方式當時成功地躲過了敵人的耳目,沒有受到攻擊。險裡求生,就需要智慧。

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

第三十二籤 蘇武牧羊


第三十二籖   中平   占驗古人:蘇武牧羊

〔籖文〕

十九年前海上辛,節旄彫敗逐沙塵。

餐毛嚼雪誰憐我,惟有羊兒作伴群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蘇武,是漢代的一位忠臣。漢武帝派他出使匈奴,剛好遇到匈奴鬧政變,他被牽連在內,想自殺了斷,但沒有成功,被囚禁起來。匈奴王很賞識蘇武,想盡辦法威迫利誘,要他變節投降。但蘇武不肯屈服,於是被放逐到北海牧羊。他所看管的羊都是公羊,匈奴王告訴他,除非他能回心轉意,又或者公羊產子,否則休想獲得釋放。蘇武在冰天雪地之中,經常無飯可食,只好喝雪水,吃野鼠儲藏在地洞裡的果實。如是者過了十九年。後來漢朝與匈奴達成和議,他才獲釋,得以還鄉。蘇武返國時,漢武帝已死,皇帝也換了兩代。當時在位的是漢宣帝,他對蘇武的忠義十分讚賞,封為「關內侯」,食邑三百戶。蘇武牧羊的歷史,曾被改編成戲劇,是舊日社會家傳戶曉的故事。

〔舊解〕

古人姓蘇名武,受困於番邦地方,在海上看羊十九年,天寒無飯食,以毛氊包雪食之,而無人可憐,惟羊仔陪伴。此乃淒涼之景象。求得此籖者,必要立心忠直,隱忍受苦。凡事有神助,化凶為吉。以蘇武之忠,最後終得歸漢為官也。就籖而論,凡事極其辛苦;但到底可達目的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舊解的作者將「北海」誤解為海,所以有「在海上看羊十九年」之說。牧羊又怎麼會在「海上」的呢?北海是中國古代郡名,在今山東省中北部的壽光市附近,濱臨渤海。

    蘇武在北海被困十九年,備嘗艱辛,其苦可知。這枝籖的啟示是:當有心理準備,忍受痛苦的過程。過程雖然痛苦,但結果不一定凶。這枝籤為「中平」,似已有這個暗示。《易經》有〈困〉卦。卦辭說:「亨。貞大人,吉。」孔子的學生繆和(繆,古穆字)不明白為甚麼大人遇到困頓,反而是吉的道理。所謂大人,當時是指做高官的人。孔子舉出歷代開國之君如商湯、周文王等,說明這個道理。凡做大事者,必須經過困頓才能成功。困之後便是不困了。重點在於一個「貞」字。貞,原意是卜問。孔子將它解釋為「正」。正者,做事問心無愧,即廣東人說「行得正,企(站)得正」之意。做事問心無愧,就算遇到困境也要忍受。挨過了困境,接下來就是順境了。千萬不要見風轉舵,投機取巧。否則的話,前功盡廢,便沒有成就可言了。孔子曾勉勵學生「先難後獲」,實在極有深意。宋代大儒程頤曾經說過:「人生有三不幸:少年登高科,一不幸;藉父兄之勢為美官,二不幸;有高才能文章,三不幸也。」沒有經過艱辛歷程的體驗,人們又怎麼會惜福呢!不會惜福的人,徒有才氣,那只會自作孽而已。

本籤為中平,是針對受困過程而言。忍得住痛苦,就能平安度過。至於困後是否一定獲吉,實不能一概而論,還要看個人造化。

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

第三十一籤 蔡中興遇險


第三十一籖   下下   占驗古人:蔡中興遇險

〔籖文〕

狂風驟雨打船篷,溪畔桃花盡落紅。

驚醒漁翁春夢熟,持篙撐去失西東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蔡中興,不知是哪裡人士。據一般的資料,說他是北宋人,在福建泉州當過官。但筆者翻查《宋史》目錄,卻沒有找到這號人物。據說蔡中興在泉州當官的時候,曾修建洛陽橋,凡事親力親為。洛陽橋工程宏大,以當時的建築技術來說,可謂十分艱鉅,很難成功;但最後竟然被他修建成了,傳為佳話。

〔舊解〕

狂風急雨,打落桃花。大雨打落船篷,驚醒漁翁。此有險之象。竹篙撐艇,不知西東。此徬徨昏迷之象。而求得此籖者,恐有驚險之事。此時手忙腳亂,亦甚難做作。務須要急收善果,以植種福基。而遇事有貴人指引,免至迷懵不知西東也。此籖凶多而吉少,要防小人口舌。宜在海龍王作福。

〔新解〕

這枝籖的占驗古人無法稽考,難從他的事蹟來推出事理。舊解只就籤文內容推演,勸人「種植福基」,希望有貴人指引。

籖文描述漁船經過一夜狂風驟雨吹打,溪邊開滿桃花的桃樹,所有花朵都被吹打殆盡了。紅,指桃花。首二句說狂風驟雨把桃花打落。後二句說船裡的漁夫好夢正甜,也被風雨驚醒。他想要撐篙離去,但由於風雨實在太大了,已無法辨認方向。這枝籖令人戒慎恐懼,啟示人們凡事要小心翼翼。冷靜地面對當前的問題,是一個人在低潮時期應變的不二法門。稍有半點行差踏錯,便會越錯越深,最後無法挽回。如能撐過危機,人生的風雨就會自然平靜下來了。須知狂風暴雨雖然可怕,也只是一時的、短暫的。老子說:「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」所以能忍即忍,能堅持即堅持。雖說凶多吉少,最後還是會時來運轉的。不要勉強爭眼前一時之氣,而忽略日後的光景。

 這枝籤文的占驗古人蔡中興,他的事蹟雖然已無所稽查,但就修橋一事,即可有兩點啟示:

一、要有不怕艱難的鬥志。籤雖下下,不吉,但人的鬥志不能也是下下;下下即不吉了。如果連自己都不吉的話,前途又怎會是吉利的呢?前人說過:「沒有人能看輕你,只有自己才會看輕自己。」蔡中興最後能夠將橋修成,就是具有不怕艱難的鬥志,不看輕自己,抱著非成功不可的精神。退縮,對現實的改變並無助益;與其退縮,不如勇往直前。換個角度看,如果凡事都是一帆風順的,平淡無奇,又怎會有多采多姿的人生?

    二、要做好事。古人認為修橋是件造福人群的善事,換成現在的說法,就是要做對社會有正面意義的事。譬如說,現在強調環保,做好環保就是一件好事。積德,是為後人著想,如果都為自己,又何德可言?

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

第三十籤 貴妃自縊


第三十籖   下下 占驗古人:貴妃自縊

〔籖文〕

傾國傾城媚百生,六宮粉黛盡無名。

馬嵬山下魂飛去,至令明皇長恨情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占驗古人,一本作「馬嵬坡勒死楊貴妃」。楊貴妃,本名楊玉環,是唐玄宗的一名寵妃。玄宗為了他,荒廢朝政,無心治理國家大事,將權力交給她的堂哥楊國忠。楊國忠把持朝政,為所欲為,令群臣相當不滿,導致日後安祿山以「清君測」為名起兵造反。由於群臣無心作戰,安祿山勢如破竹,大軍直指當時的首都長安。唐玄宗被逼逃亡,他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行經馬嵬驛(陝西省興平市西邊)時,軍心潰散,不願再行,眾將士要求唐玄宗把罪魁禍首的楊氏兄妹兩人賜死,以平息眾怨。玄宗不得已,先答應殺了楊國忠,以為就此便可以了。但將士們無意妥協,執意不行。玄宗無奈,只好賜下白綾一條,讓楊貴妃自盡。

〔舊解〕

唐明皇專寵愛楊貴妃,六宮美女盡不鍾意。及安祿山作反,出兵征之,行到馬嵬坡,三軍不行,要皇將楊貴妃斬首,至肯前進。於是貴妃死在馬嵬坡下,而魂飛天上去也。至明皇日日長恨之。此簽有凶無吉,求得此簽者,凡事要謹慎,更宜防小人口舌,且必先改惡從善,乃能化凶為吉。宜觀音作福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楊貴妃的故事,曾被稍後的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成了一首長篇的愛情故事詩,名叫〈長恨歌〉。籖文的「傾國」、「媚百生」、「六宮粉黛」、「長恨」等語,都是出自於這首詩的。由於她的故事戲劇性高,日後的文人也很喜歡把她的題材寫入劇本。於是,楊貴妃的故事在民間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這枝籖是「下下」籤,當然非常不吉利。不管古人是誰,下下籖給人的明示是:凶多吉少。雖然如此,也是會帶來啟發的:凶是凶了,就只好承認事實,做個了結。實事求是把事情處理好,該當何罪便當何罪,千萬不要心生歪念,企圖撇過,或硬拗拗過。因為這樣做,不但只不能把事情徹底解決,反而會將問題越演越大,最後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,可能因此輸得更慘。試想想,如果玄宗不答應把楊氏兄妹殺了,會有甚麼後果?誠意地解決了事情,才能將凶事就此打住,重新起步。既然做錯了,認錯道歉,該賠就賠。一次了結,即可帶來日後安枕無憂,何樂而不為呢?意氣用事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的。唐朝雖然因此中衰,而仍能中興,國祚撐了一百五十多年才滅亡,不能不稱讚玄宗當時的果斷。雖不忍,雖無奈,痛定思痛,還是要了斷。

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

第二十九籤 張翰思鱸


第二十九籖   中吉 古人占驗:張翰思鱸

〔籖文〕

鱸魚作膾菊花黃,美酒盈樽近晚涼。

泛棹正當潮上候,這般佳景樂無央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張翰是晉代的江蘇省蘇州人。他是個文學家,生性曠達,曾被政府徵召為大司馬。大司馬東曹這個官在晉朝是管軍務的,類似參謀長。當時天下已亂,他實在有心無力,於是在隔年的秋天,便辭官回鄉了。他的辭官理由是:故鄉的鱸魚肥美,正在時候。他要回去吃鱸魚了。

〔舊解〕

好魚生、好菊花、好酒、好天時、好潮水!在水面快活之景,件件俱全,其樂無窮盡矣。求得此簽者,凡事平穩無礙,是安樂也。此簽亦擬上吉,與第九枝語意一般耳。快活景象,彼此相同。(按:第九籖是「陶淵明賞菊」)

〔新解〕

    古人說:「人望高處,水向低流。」這是自然的生態。但人跟水畢竟不同。人是有思想的動物,在不同的環境下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;加上人有理念,又會有價值取捨的選擇,所以,每個人就有不同的發展。一般來說,人固然都想往高處爬的,希望名成利就;但當高處有危險時,或個人的理念與大環境有差距時,又或與自己的性格有不合時,是否仍要委屈自己而奮勇往上爬呢?這便須要智慧的思考和抉擇了。人還有一個特質跟動植物不同,就是會提升自己的價值。提升自己的價值有兩種方法:一是用名利來提昇自己的社會價值。這基本上是物欲上的追求,是人類動物性本能的延伸。但如果用道德來提升自己的境界,就不是一般動物所能做到的了。道德無高低,不是物質的,利益的,而是思想的,精神的。當張翰要辭官的時候,有人就問他:「你只追求一時的快樂,難道不怕身後的名聲不好嗎?」他回答說:「與其給我身後的名聲,倒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。」乍聽之下,張翰貪戀杯中物,似乎只是追求物欲的快樂而已。而實際上,他像陶淵明一樣,是不想跟貪官廝混在一起而已。這是晉代文人普遍的心態,也是時代的悲哀。思念肥美的鱸魚,享受酒精的快感,只不過是藉口罷了。可笑理由的背後,有著複雜的心理因素。張翰、陶淵明的故事,後人之所以會津津樂道,其實是不難理解的。思想是行為的指導,行為是思想的實踐。實踐自己的思想,享受精神上的快活,相信一定遠勝於鱸魚與美酒吧?生活在朝代的末端,這種思想就顯得特別有意義。這枝籤為「中吉」,就是取向於這種價值。

    作膾就是做菜、烹調。菊花黃的黃字作動詞用,意即開出黃色的花;也暗示秋天到了。盈是滿;盈樽即樽內都是美酒。晚涼是回應菊花黃的。晚上已有涼意,不正是秋天的氣候嗎?棹是小船,泛棹猶言泛舟。無央即無盡。整首籤文的意思是:秋天到了,晚上泛舟,吃鱸魚,飲美酒,賞菊花,真是人生一大樂事!配合張翰的故事,啟示人們知所進退,安貧樂道,其樂無窮。

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

第二十八籤 白居易聽琵琶


第二十八籖   中平 占驗古人:白居易聽琵琶

〔籖文〕

船泊潯陽月夜天,琵琶一曲動人憐。

相思兩地憑誰寄,白雪催人上鬢巔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    占驗古人,一本題作「潯陽江聽琵琶」。這個「聽琵琶」的人就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,改題後意思沒變,為甚麼要改呢?

    白居易有一首名詩叫〈琵琶行〉,是一首長詩。詩前有一段序言,說明他寫詩的緣由。大意是說,他在九江郡(今江西省九江市)當司馬(官名)時,有天晚上在潯陽江頭送客,在船上為客餞行,忽然聽到傳來優美的琵琶聲。他在好奇之下尋問來處,並邀請彈奏人相見。原來彈琵琶的人是一位中年婦人,她年輕時即擅於彈琵琶,是長安城內有名的藝人。年老色衰後,便嫁作商人婦。但這個商人終年在外做生意,很少回家,形同被棄。她為了生活,只好重操故業,在江邊船上賣藝為生。白居易聽後很感動,觸發起他被朝廷貶官的牢騷。他從中央被貶至九江,做一名閒官,也形同棄婦。詩中名句:「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。」就是他對前途的感慨。

〔舊解〕

    古人白司馬,當時被貶閒居,在潯陽江上聽琵琶,此非快活之景。兩地相思,無人寄信,白髮又催人老,此更冷淡。求得此簽者,雖無大礙,亦無歡喜之處,凡事亦凶多而吉少也。

〔新解〕

    在唐代,司馬是一種閒官,沒有實際業務,設在地方政府之中,是中央官員被貶的落腳處。白居易曾被唐憲宗賞識,提拔他當上左拾遺,相當於副宰相。貶官前任太子左贊善大夫,相當於太子的老師。但由於他直言敢諫,令龍顏不悅,於是藉機貶他的官,至江州出任司馬。白居易在江州終日無所事事,發發牢騷在所難免。這首詩就是很好的牢騷作品。他藉彈琵琶的婦人之口,抒發他被遺棄的心情。那一年,白居易四十五歲,對古人來說,已經不年輕了。籤文「白雪催人上鬢巔」,就是形容一個人老了,不被重用,又時不我與,所發出的無奈。對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,懷才不遇,老而無成,是一件很悲哀的事。這枝籤是「中平」,表示平平穩穩,不過不失。人在失意的時候,要懂得化解自己的情緒,方能平穩度過,否則的話,後續的結果難以預料。古人會寫詩,現代人不會寫,就去想別的方法吧。EQIQ重要,是社會公認的事實。EQ低,凶多吉少;逢吉也會化凶,能不小心嗎?EQ好,可以化解人為的災難。所謂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,就是中平。吉雖然談不上,至少能夠不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