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第二十二籤 王維別友


第二十二籖 下下 占驗古人:王維別友

〔籖文〕

秋水伊人各一方,天南地北恨偏長。

相思試問憑誰寄,不盡悽涼枉斷腸。

〔占驗古人〕

占驗古人,一本作「陳妙常思春」。陳妙常是南宋高宗年間的一名尼姑,才華洋溢,詩文倶佳,她與潘必正的愛情故事,被明代文人高濂改寫成戲劇《玉簪記》。但籤題為「王維別友」,籤文也並無具體的人物,所以本文仍用舊題。

王維,是唐代的大詩人。在《唐詩三百首》中,選入他的作品很多。其中有一首叫做〈送別〉,詩說:「下馬飲君酒,問君何所之?君言不得意,歸臥南山陲。但去莫復問,白雲無盡時。」又有詩說:「山中相送罷,日暮掩柴扉。春草明年綠,王孫歸不歸?」王維的送別詩很多,沒有一首像籤文那樣,寫的是男女之情。也難怪後人將籤題改了。王維經歷過安史之亂,皇帝出走的困境。他被叛賊俘虜,逼他官任原職。安史之亂平復後,王維因為這件事幾乎被朝廷治以死罪。幸好他在偽朝任官時曾寫過一首懷念前朝的詩,才赦免他的死罪。大難不死後,王維覺得人生無常,於是皈依佛教,退休後隱居山中,過著平靜的生活。

〔舊解〕

天南地北,各居一方。書信又無人寄,思念到肝腸都斷。此乃淒涼之景象也。求得此籖者,要修善以感動人心,則凡事有貴人,又可寄託,免至淒涼也。此籖凶事多而吉少。社壇作福。

〔新解〕

王維有好幾首送別詩。前面所引的是一首五言古詩、一首五言絕句。他另有一首五言古詩〈送綦毋潛落第還鄉〉。落第,即考試失敗。唐朝的首都在長安,綦(音棋)毋(音無)潛至長安參加全國進士大會考,不幸落第,在準備還鄉之時,王維寫了這首詩安慰他,給他送行。由於古代交通不發達,所謂「送別」,往往就是一去不回了。所以,古人所寫的送別詩,心情往往都是很沉重的。籤文也不例外。

原籤文刻錯兩個字,一個是「伊」作「依」;另一個是「枉」作「狂」。「秋水伊人」,典出《詩經》,指思念的那個人。「枉斷腸」語出李白詩「雲雨巫山枉斷腸」,「枉斷腸」形容傷心雖到了極點也沒有用。送別,往往一別便後會無期,傷心也於事無補。這枝籖是下下籖,原因就在這裡。舊解要求籤者「社壇作福」,即要人到廟裡燒香拜神。如果燒香拜神真的有效,天下間便沒有失意的人了。不過話說回來,燒香拜神是為了燃點希望,是符合人類普遍的心理要求的。人存希望,才能活得下去。在心理層面來說,是健康的、也是科學的;總比鬧自殺來得有意義。如果籖文與實際情況相應,燒香拜神之後,可重拾信心與希望,不失為一種心靈安慰的好方法。但切記事後也要好好幹活,面對現實,繼續向前。這樣,燒香拜神便不能算是一種迷信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